会员登录
MEMBER LOGIN
技术论坛
TECHNOLOGY FORUM
信息长廊
INFORMATION CORRIDOR
对部分石墨球在枝晶间铁液中析出的探讨
发布时间:
2022-05-12 11:52
来源:
天津晟汇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
目前对于球墨铸铁中石墨生长成为球状形态的研究非常广范,有资料介绍;(曾用硫、硒和碲在1450℃处理Fe-C合金得到了球状石墨。而向铁液中分别加入铈、镱、镧、鈦和锆等,也发现均能使石墨球化)。
可是另有资料介绍;在压力加镁的平衡蒸汽压力高得多的氩气气氛下;尽管此时含镁量足够也不能得到球状石墨,随着压力降低,则又可观察到有石墨球的形成。
能使石墨球化的化学元素
元素名称 |
镁 |
铈 |
镧 |
碲 |
钛 |
硫 |
锆 |
镱 |
硒 |
元素符合 |
Mg |
Ce |
La |
Te |
Ti |
S |
Zr |
Yd |
Se |
如何来理解这种“矛盾” 的现象呢?我们通过对部分元素的特性进行分析;
各元素对铸铁石墨化能力的影响 |
|||||
元素组别 |
1 |
2 |
3 |
4 |
5 |
元素 |
C、Si、Al |
Mn、S、Mo、Cr、V、Ti、 |
P、Ni、Cu |
Mg、Ce |
Bi |
|
|
H、N、Te、Sd、Zr、La |
As、Sn |
|
|
共晶转变期间 |
﹢ |
﹣ |
﹢或0 |
﹣ |
﹣ |
共晶共析温度之间 |
﹢ |
﹣ |
﹢或0 |
0或弱 |
0 |
共析转变期间 |
﹢ |
﹣ |
﹣ |
0或弱 |
0 |
注;﹢“为促进石墨化”﹣“为阻碍石墨化”O“为无影响”. |
|||||
如;Ti、Zr、B、Ce、Mg、等都阻碍石墨化, |
|||||
但其含量较低时(如Ce<0.01%,Ti<0.08%时它们又表现出促进石墨化作用。 |
Mg、Ce、Bi、三种元素在共晶转变期间阻碍石墨化,共晶共析温度之间和共析转变期间不影响石墨化 |
|
既然这些元素与石墨化有关系,不防用初生奥氏体和石墨的生长理论来加以讨论;Fe-C合金中只有当铁液为亚共晶时,初生奥氏体枝晶才有条件析出和生长。
在生产球墨铸铁的工艺中,一般将铁水的成分调整到共晶或微过共晶成分;那么奥氏体枝晶能否先行析出?
当将镁和稀土加入到球铁的原铁水中后,原本属于灰铁成分的铁液却出现了白口化。这种白口化状态证明了原本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铁水,在阻碍石墨化元素镁的作用下,已经具有了“强亚共晶”铁水的性质,满足了初生奥氏体枝晶析出的条件。
影响石墨生长的元素 |
||||||||||||||||
Ai |
C |
Si |
Ti |
Cu |
P |
Co |
Zr |
Nb |
W |
Mo |
S |
V |
Te |
Mg |
Ce |
B |
←----------促进石墨化 阻碍石墨化 --------→ |
镁是强烈阻碍石墨化元素;尤其是在铁液结晶的初期,由于镁在铁液中的存量较多;阻碍石墨析出的能力强,初生石墨暂时不能析出。但这并不影响初生奥氏体枝晶的生长。
以硅为主体的孕育剂,尚处于铁液溶解吸收的初期,暂时起不到增加共晶度的作用。
Si在铁液中有的三种形态:
(1)部分硅与氧反应形成的SiO2,在凝固中与硅酸盐等形成石墨生长的过的层,虽然对石墨生长十分有利,但这部分氧化的Si不具有提高碳当量的作用.
(2)部分分子团形态的Si随着在铁液中存在时间的延长,在浓度起伏和温度起伏的型核作用随即消失后,熔解扩散成原子形态的Si才具有提高碳当量的作用。
(3)部分熔解为原子形态的Si;这部分原子形态的Si凝固在Fe的晶格点阵中具有提高碳当量的作用。
初生奥氏体晶枝的生长;
在初生奥氏体枝晶生长期,与枝晶界面接触的铁液中,将会留存奥氏体生长过程中剩余的碳。(铁液中的C≥3.5%.奥氏体中的C≤2.11%)特别是初生奥氏体生长到三维枝晶后,枝晶叉角间与铁液的前沿界面铁液中的碳浓度,将会出现下面情况;孕育的硅被逐步溶解吸收后,不仅促进了初生奥氏体枝晶的生长而且还提高了碳当量;尽管铁液整体温度较高,但局部梯度降温的铁液已经达到结晶点的低温了,铁液凝固时会发生碳溶解度的聚降;同时镁元素会在球铁铁液未结晶之前,即不断的沸化逃逸,且梯度迁徙偏析,从相对未结晶的铁液低温部位向相对温度较高的部位偏析。
奥氏体晶枝的不断生长,界面铁液碳浓度会逐渐升高;硅的溶解吸收也在提高着共晶度;同时铁液降温其容碳能力聚降,上述因素都在起到提高铁液共晶度的作用;但是尽管铁液的碳硅浓度已经达到过共晶成分;由于镁的残存量较多阻碍石墨化作用强劲,此时界面铁液中的碳尚不能析出。只有待界面铁液中的镁沸化逃逸和梯度偏析达到;其镁残留量的强度不能再对过共晶铁液中析出的碳起阻碍作用时;过共晶球铁铁液中的碳才会析出成为石墨。
球铁铁液中石墨析出的四个条件
(1)初生奥氏体晶枝的不断生长;
(2)三维晶枝夹角间界面铁液中碳浓度的逐步升高;
(3)铁液温度的不断下降,铁液溶碳能力的急剧降低;
(4)镁元素的沸化逃逸和梯度偏析造成局部铁液内残存镁量递减。
附件下载:

-
地址:济南市解放路134号 电话:0531-86401781 / 86952422 传真:0531-86465075
邮箱:foundry-shandong@163.com 邮编:250013
版权所有 © 山东省铸造协会 鲁ICP备2021002429号

官方公众号